Page 37 - 教學研究專輯-完成版
P. 37
比較和研究,透過實物的觀察與發現,逐漸形成高層次的形式運思,並可結合 PBL 教學法
(Project Based Learning 專題導向學習),讓孩子思考針對所提問題產出解決方案,甚至能
舉一反三開發出不同的作品。
黃湘儒老師舉例,三年級的導師會提供情境與任務,引導孩子在課堂裡將自己設計的積
木小車結合氣球釋出氣體,透過操作、觀察及歸納自然現象,學習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
與反作用力,並能夠讓車子前進(圖 17)。此外,也要設計車子的結構與外型,讓它能維
持直線的向前進,並測量車子前進的距離,看哪一組能走的最遠。如此一來,孩子就必須去
試驗重量、結構、與氣球之間的關係,讓孩子在參與實作、自主創作及發現問題的過程中,
與組內成員或全體師生共同運用觀察歸納的科學原理結合創意發想,不斷的反覆測試、修正
與解決問題,進而產出計畫書並執行,完成自己團隊設計的創意積木樂園。在主題挑戰任務
中,偶爾會有小組「卡關」,孩子們會主動地觀摩其他組別的設計,甚至是透過互動交流來
解決遇見的問題(圖 18)。
圖 17 圖 18
在氣球車主題課程中,有一堂課的課堂風景讓黃老師感動不已。當時大多數的組別已
經完成氣球車試跑任務,準備挑戰 jump 題,只剩一組的氣球車無法順利行走,這時孩子們
紛紛自主抬起腳步,往該組的跑道移動,有的蹲、有的坐(圖 19),甚至有的人伏地,為
了更好的觀察該組的氣球車,大家一起靜下來觀察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法。「雲思賢的課堂能
看見每個孩子展現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更看見孩子們在團隊中發揮溝通合作的力
量。」黃老師總結出這樣的觀察。
圖 19
31
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