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1 - 教學研究專輯-完成版
P. 141
tr-III-1 【自然科學領域】 INc-III-2
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、記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 自然界或生活中有趣的最大或最小的事物
相連結,察覺彼此間的關係,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 (量),事物大小宜用適當的單位來表示。
他人的差異。
pe-III-1 【自然科學領域】 INc-III-4
能了解自變項、應變項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 對相同事物做多次測量,其結果間可能有
當次數測試的意義。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,能 差異,差異越大表示測量越不精確。
了解探究的計畫,並進而能根據問題的特性、資源(設備
等)的有無等因素,規劃簡單的探究活動。
pa-III-2 【自然科學領域】 INc-III-5
能從(所得的)資訊或數據,形成解釋、發現新知、獲知 力的大小可由物體的形變或運動狀態的改
因果關係、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。並能將自己的探 變程度得知。
究結果和他人的結果(例如:來自同學)比較對照,檢查
相近探究是否有相近的結果。
ai-III-1 【自然科學領域】 INd-III-2
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原因或機制,滿足好奇心。 人類可以控制各種因素來影響物質或自然
現象的改變,改變前後的差異可以被觀
察,改變的快慢可以被測量與了解。
ai-III-3 【自然科學領域】
參與合作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的互動經驗,享受學習科學
的樂趣。
n-III-10【數學領域】 N-5-2 解題:
嘗試將較複雜的情境或模式中的數量關係以算式正確表 多步驟應用問題。除「平均」之外,原則
述,並據以推理或解題。 上為三步驟解題應用。
d-III-2 【數學領域】 D-5-1 製作折線圖:
能從資料或圖表的資料數據,解決關於「可能性」的簡單 製作生活中的折線圖。
問題。
( 二 ) 學習目標
1. 學生能以教師所提供的教室中的各類素材,以不同方式做出不一樣的成品。(ti-
III-1)
2. 學生能觀察自己的投石器表現,並進行紀錄與知識進行連結,比較與他人的差
異。(tr-III-1)
3. 學生在進行投石器操作與紀錄時,能提出對於不同變項以及觀測次數的調整與
意義。(pe-III-1)
4. 學生能從所得到的投石器數據形成自己的解釋,提出改善的方式。(pa-III-2)
5. 學生在課程中能探討投石器投擲距離的機制 (ai-III-1)
6. 學生因課程中進行任務分組而與同儕產生許多對於實驗設計、調整的合作與互
動機會。(ai-III-3)
7. 學生在課程最後能觀察到如投石器槓桿長度、橡皮筋彈力、物體重量或是投射
原始距離對於投射距離的模式,並在實作中進行調整已完成任務。(n-III-10 )
8. 學生能從統整出的資料或圖表中,提出將任務優化的方式。(d-III-2)
135
135